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61|回复: 0

古词•《山海经》《周易》《黄帝内经》(3首)

[复制链接]

5987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9240
发表于 2025-7-15 09:07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7-15 09:10 编辑

长调古词三首:山海经、周易、黄帝内经主题创作

其一·《水调歌头·山海经》

(依苏轼正体,双调九十五字,前段九句四平韵,后段十句四平韵)

混沌开鸿蒙,山海孕玄黄。

青丘九尾摇曳,昆仑立苍茫。

刑天舞戚干云志,精卫衔石填海浪。

夸父逐日影,十日并出慌。

巴蛇吞象,鲛人泣珠夜未央。

羲和驭日巡四野,羲伯调历定八荒。

后羿张弓射九乌,女娲炼石补穹苍。

此间奇绝处,万象入苍茫。

注:

- 融合《山海经》中“青丘九尾”“刑天舞戚”“精卫填海”“夸父逐日”等经典意象,展现上古神话的瑰丽与悲壮。
- “羲和驭日”“女娲补天”呼应《山海经》与《淮南子》的关联,暗含天人互动的哲学思考。

其二·《满江红·周易》

(依柳永正体,双调九十三字,前段八句四仄韵,后段十句五仄韵)

太极初分,阴阳判、乾坤始奠。

看爻象、阴阳交泰,刚柔相篆。

六十四卦藏玄妙,三千世界归一卷。

问羲皇、何物最玄微?观天象。

日月转,寒暑换;

山泽通气,雷风相战。

穷通变、吉凶依理,盛衰有限。

天行有常循大道,人心无惑通幽远。

守中正、万化自归真,中和见。

注:

- 以《周易》核心思想“阴阳”“卦象”“变易”为纲,融入“太极”“六十四卦”等符号意象。
- “天行有常”“守中正”呼应《周易》对自然规律与人文修身的双重强调。

其三·《沁园春·黄帝内经》

(依苏轼正体,双调一百十四字,前段十三句四平韵,后段十二句五平韵)

浩浩医经,阴阳为枢,气血为纲。

溯五行生克,脏腑相维;四时调摄,神形共襄。

望闻问切,辨证施治,妙手回春蕴妙方。

承古训,察舌辨脉理,药性深藏。

灵枢素问章,

导引吐纳养天光。

倡静心养神,形神俱泰;饮食有节,起居无殃。

不治已病治未病,顺应四时保安康。

千秋业,以岐黄薪火,福泽无疆。

注:

- 提炼《黄帝内经》“阴阳五行”“四时调神”“治未病”等核心理论,结合“导引吐纳”“饮食起居”等养生实践。
- “岐黄薪火”化用“岐黄之术”典故,强调中医文化的传承。

创作解析

1. 主题融合:
   - 三首词分别以《山海经》的神话、《周易》的哲思、《黄帝内经》的医理为核心,紧扣典籍精髓。
   - 例:《山海经》词中“刑天舞戚”象征抗争精神,《周易》词以“太极”喻宇宙本源,《黄帝内经》词以“治未病”彰预防医学。
2. 词律技法:
   - 长调结构:严格遵循《水调歌头》《满江红》《沁园春》的平仄与句式,如《满江红》下阕“山泽通气,雷风相战”对仗工整,暗合卦象相荡之理。
   - 用典与意象:化用典籍原文(如“四气调神”出自《素问》)及神话符号(如“精卫填海”),增强历史厚重感。
3. 文化意蕴:
   - 通过词体韵律,传递中华文明的多元性:《山海经》的奇幻、《周易》的思辨、《黄帝内经》的务实,构成“天、地、人”三才的完整图景。

引用说明:

- 《山海经》意象参考,《周易》哲学取自,《黄帝内经》理论源自。
- 词律分析依据《钦定词谱》及搜索结果中关于长调分类的论述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8-1 13:54 , Processed in 0.132087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