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61|回复: 0

镜听赋

[复制链接]

281

主题

329

帖子

541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541
发表于 2025-6-21 20:3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镜听赋
三余草堂
      夫镜之为物也,能纳万象,澄澈晶明。听之为用也,可测幽微,渊默玄通。但当岁聿云暮,元日将临,先民爰有古法,诉诸镜听。庭除洒扫,灶前虔诚。锅中注水,设香燃灯。勺浮碧水,静止觅踪。随柄所指,怀镜潜行。虔祷神祇,密听谶声。君子以听析愿,盖以天机难于蠡测;古人以镜为鉴,假物象而示乎衰兴。人事多歧,托神鉴以解惑;世途多舛,凭慧心而破迷蒙。此诚先民之玄术,亦乃旷世之奇徵也。
     是夫铜华初铸,曾照穆穆轩辕;金液未凝,已分冥冥魑魅。越人悬之户阈,山精齐遁形;秦皇置之宫墙,肝胆见真伪()。至其除夕之仪,尤为精秘。勺柄如北斗垂芒,镜光似东溟月粹 。出门之际,万籁俱寂;侧耳之时,片语金瑞。昔有二郑之妇,中夜抱镜而出。闻"凉凉去"之谑语,初犹懵懂;待雁塔之题名,终应验于科第。忽明至理自观,方悟先机天示。志恒必果,此非镜有神奇;心诚则灵,实乃天通人事。
     而其镜听之“镜”,而映世相;镜听之“听”,而察天谛。二者相合,欲揭事物之本真; 万理贯通,尽窥天地之妙慧。此镜也,非寻常之物,乃通天之法器也。言及“镜听”,此义深远,喻人需善听以明本源;警示世人,莫做浮光掠影之辈。静思而横贯千章,善听以洞察万类。而其镜听之术,导源于天人感应;镜听之源,发轫于三代青铜。于是"龟为卜,策为筮,镜为听",龙作章,凤作仪,鼎作铭。蕴含哲学密码 ,解构宇宙玄同。镜听恒常于汉庭,兴盛于唐宋,流行于明清,失落于当今。镜听与龟甲、蓍草并列,足见其神圣地位;星占同罗盘、晷刻齐论,尽显其奥妙玄深。镜面不仅照影,更是天道升沉。密听谶语,此乃命定"之象;杓柄静止,实为"应命"之箴。物象与人文占卜融合,暗合《易经》"观象授时"之音。
     今人困于信息洪流,却要拒止"镜听之惠。当社交媒体。信息应通,现实世界,人际疲敝。当算法推送,制造茧房;钢筋水泥,阻断交际。则需要思想破局,洞开认知穹苍。行动突围,拓展实践缘契。"密听"之法,不在于攫取多少信息,而在于培养静聆之艺。镜子乃能反映现实,聆听亦可灵感重砌。观其摄魂夺魄之法,不让蓍龟;烛隐洞幽,何殊桃茢?可使深闺怨女,卜远客之归期;寒窗书生,验华翰之捷递。然则杵声至微,可通十二因缘;菱花虽小,能纳三千佛诣。彼隔垣听响者,徒辨宫商;临水观影者,但识形制。
      而其昔人镜听,于生活寄希冀;求福避祸,对未知存憬憧。此古老之术,亦非无意义,彼新兴之道,无不有恒功。蕴含古人之妙意,承载先哲之淳风。亦启迪今人,洞察本质,莫被表象诈伪。于喧嚣尘世,静心感通。"耳之于声也,有同听焉;目之于色也,有同美焉。"也或被倡明之辈,污为迷信、糟粕、垃圾。此乃少见多怪,不明传统文资;孤陋寡闻,腑薄浅识者也。镜听之术,永留人间,文化之韵,逐渐淡去。犹皎洁之明月,闪耀于历史长河,如璀璨之星辰,徘徊于古今记忆,供后人追忆、探索,遥思、传继。 镜听之术,穿越三千年时空,占卜仪式,演变为哲学隐秘,"以虚应实,以静制动。兼而用之,所谓"圣人仰观俯察,远取诸物"者,其斯之谓欤?

镜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法,又称 “听镜”“听响卜”“耳卜” 等 。
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  :
起源与发展:镜听的起源尚无确切定论,但至少在唐代就已流行,在唐宋至明清时期尤为盛行。相关记载多见于古代文献,如唐王建的《镜听词》、元伊世珍的《嫏嬛记》、清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・镜听》等。
具体操作:镜听通常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进行。具体步骤各地有所不同,据《月令萃编》记载,“元旦之夕,洒扫置香灯于灶门,注水满铛,置勺于水,虔礼拜祝。拨勺使旋,随柄所指之方,抱镜出门,密听人言,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”。也就是说,在春节晚上,将勺子放入盛满水的锅中,祷拜后拨勺旋转,然后按勺柄所指方向抱镜出门偷听,从听到的第一句别人说的话中,找到所祈祷之事的答案。也有像《嫏嬛记》中记载的方式,先觅一古镜,用锦囊盛好,独向神灶,双手捧镜,诵咒七遍,然后出听人言,以定吉凶。
文化内涵:在古代,镜听多为女子所用,特别是在万家团聚的春节,若丈夫远行未归,居家的妻子便会采用镜听的方式,来预测在外亲人是否平安及何时归来,反映了古代妇女渴望团圆、渴望过幸福生活的强烈要求。镜听这一习俗还与古代的灶神信仰有关,人们通过在灶前举行仪式,向灶神祈愿,希望得到神的指引。同时,它也融合了原始巫术、民间信仰与生活智慧,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神秘色彩的民俗现象。
类似习俗:在广东各地,过去春节有 “祝灶” 的方法在家中问卜。永安岁除夕,妇人置盐米灶上,以碗覆之,视盐米之聚散,以卜丰歉;男子则置水釜旁,粘东西南北字,中浮小木,视木端所向,以适其方,又审何声气,以卜休咎。在广东海丰一带,过去元宵节晚上有 “拾灯” 的习俗,江中 “放灯”,人们竞相拾取,拾得白灯者预示家中要生男孩,拾得红灯者预示会生女孩。
文为诗之余,画为文之余,书为画之余。以文会友,互相交流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7-13 02:08 , Processed in 0.165571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