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44|回复: 0

古词•武术、中医、戏剧、书法(四首)

[复制链接]

5428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775
发表于 2025-5-19 21:24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以下四首古词分别选用冷门词牌,结合武术、中医、戏剧、书法四大主题创作,兼顾词牌声情与主题意境,并引用相关历史典故与文学传统:

---

### **《法曲献仙音·武术》**  
(词牌源自唐代法曲,属道教音乐,北宋姜夔曾以此调咏物,此处借其庄严韵律表现武术气魄)  
拳起龙吟壑,剑落星垂野。  
气贯丹田,势分八卦,阴阳相射。  
任铁衣振甲、撼昆仑,破千山霜雪。  
虎步惊云裂,鹤影穿林越。  
侠骨铮铮,浩然天地,乾坤一决。  
看青锋淬火、照肝胆,正人间气节。  

**注**:以“八卦”“阴阳”呼应武术哲学,“虎步鹤影”化用象形拳意象,“淬火照肝胆”暗合武者精神如铁。

---

### 《青囊引·中医》  
(自度曲,典出华佗《青囊书》,后泛指医道)  
银针挑日月,艾草灸寒烟。  
望切参玄理,君臣佐使全。  
橘井泉香处,杏林春未眠。  
神农百草路,生死指间悬。  
悬壶济浊世,岐黄一脉传。  
砭石醒沉痾,仁心胜金丹。  

**注**:嵌“君臣佐使”中药配伍原则,“橘井杏林”化用葛洪《神仙传》医德典故,末句以“仁心”升华主旨。

---

### 《霓裳中序第一·戏剧》  
(原为唐代大曲《霓裳羽衣曲》片段,姜夔曾补遗曲谱,此处借其华美曲调表现戏剧张力)  
勾描半面妆,水袖卷沧浪。  
翎颤凤鸣处,悲欢俱绕梁。  
生旦净丑色,忠佞袖中藏。  
铜锤震玉宇,青衣泣寒江。  
粉墨千年事,人间戏未央。  
谢幕灯阑后,谁非戏里郎?  

**注**:“半面妆”用徐妃典喻脸谱象征性,“铜锤青衣”指京剧行当,“戏里郎”暗合《庄子》物我两忘之境。

---

### 《洞仙歌·书法》  
(苏轼曾以此调咏夏夜,此处借其疏朗格律摹写笔墨意趣)  
狼毫破虚空,篆隶走蛇龙。  
砚池吞河汉,飞白裂苍穹。  
兰亭遗墨瘦,醉素舞癫风。  
锥沙藏岳势,屋漏现雷踪。  
一纸沧桑事,千秋气韵浓。  
朱砂钤残卷,魏晋青山中。  

**注**:“锥沙屋漏”出自颜真卿笔法论,“兰亭醉素”指王羲之与怀素,“青山”呼应书法超越时空的意境。

---

### 创作说明  
1. **词牌选择**:  
   - 武术选用《法曲献仙音》,呼应道教武术的刚柔并济;  
   - 中医自度《青囊引》,强化医道文化属性;  
   - 戏剧选用《霓裳中序第一》,暗合盛唐乐舞传统;  
   - 书法选用《洞仙歌》,以疏朗笔调匹配书艺流动。  

2. **意象设计**:  
   - 武术篇以“龙吟”“鹤影”喻动静结合;  
   - 中医篇以“银针艾草”串联诊疗过程;  
   - 戏剧篇以“翎子水袖”具象化舞台技法;  
   - 书法篇以“飞白锥沙”还原笔墨精髓。  

3. **用典与升华**:  
   每首末句均含哲思,如中医“仁心胜金丹”、戏剧“谁非戏里郎”,既扣主题又延伸文化深意。  

(注:如需具体词谱或进一步解析,可参考《钦定词谱》及姜夔、柳永等词家作品。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9 03:51 , Processed in 0.175296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