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45|回复: 0

散文•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(4首)

[复制链接]

5402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658
发表于 2025-5-13 21:31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散文四章·中国四大名桥

---

一、广济桥:浮槎廿四载春秋  
潮州韩江之上,广济桥如一条沉睡的苍龙,横亘于烟波浩渺间。桥身由廿四座石墩与十八艘梭船相衔,晨昏之际,铁索收放,浮桥开合,恍若天地呼吸。  
我曾于暮色中登临,见石栏斑驳处刻满宋元诗文,苔痕如墨渍般晕染。桥中浮舟轻晃,舟头渔火明灭,恍惚间似见南宋曾汪架舟为梁的剪影,又闻韩愈治潮时“文公遗泽”的琅琅书声。  
最奇者,桥头铁牛半沉沙洲,半随洪涛入海,独留沧桑。老船工笑言:“铁牛镇水,潮涨则现,潮落则隐。”此桥非独交通之便,更似潮州人心性——柔韧如水,刚毅如石,任岁月冲刷,终成文化脊梁。  
> 注:融“十八梭船廿四洲”民谣与韩愈典故,状浮桥动态与历史沉淀。

---

二、赵州桥:石脊长虹饮涧  
赵县洨河上,赵州桥如一弯新月饮涧,单孔敞肩,轻盈欲飞。桥身石块间腰铁紧扣,廿八道拱券如巨蟒盘踞,任千年洪水冲刷,岿然不动。  
传说鲁班夜宿山间,见张果老倒骑驴、柴王爷推车试桥,遂以肩托桥身,蹄痕深陷石板。我抚过驴蹄印与车道沟,忽觉凉意沁骨——非石冷,乃匠魂凛冽。  
李春手植古槐虬枝盘曲,树皮皲裂如史书页。树下残碑刻“安济”二字,字迹漫漶,却掩不住隋代风骨。桥畔老翁笑指:“桥洞倒影成环,恰似苍龙戏珠。”此桥非独技艺之巅,更似华夏匠心——以柔克刚,寓巧于拙。  
> 注:结合“驴蹄印”“车道沟”传说与建筑力学,喻匠心传承。

---

三、洛阳桥:牡蛎胶石镇海  
泉州洛阳江入海口,洛阳桥如长虹饮浪,七里烟波中独守千年。桥墩船形,迎浪若舰;石塔镇妖,雕狮戏莲。  
蔡襄“筏形筑基”之法,以乱石抛江成堤,潮汐涨落间,石块渐凝为基。更奇者,牡蛎附石,胶结如铁,古人戏称“种蛎固基”。我蹲身细观,牡蛎壳缝隙间,竟有宋元瓷片闪烁,恍若海丝遗珍。  
桥头石将军持剑而立,面朝大海,铠甲斑驳。渔家女唱:“过番客,归帆影,石将军泪化潮声。”此桥非独跨海之桥,更似移民史诗——以血肉为桩,以乡愁为缆。  
> 注:详述“筏形基础”“种蛎固基”技艺,融海丝文化意象。

---

四、卢沟桥:石狮泣血晓月  
北京永定河上,卢沟桥静卧如弓,石狮数百,或嗔或喜,或踞或跃。爪下幼狮嬉戏,鬃毛间野草摇曳,八百年风雨未改其态。  
七七事变那夜,枪声惊碎晓月,血染石栏。我抚过弹痕累累的望柱,忽见一狮眼眶含泪,口中衔环,环上铭文“大清光绪”已锈蚀难辨。桥头宛平城头,弹孔如星,与石狮对望。  
最难忘栏板浮雕:一狮仰天长啸,狮口吞日;一狮伏地舔犊,草叶凝霜。游人笑问:“数得清狮子否?”我笑而不答——数得清石狮,数不清英魂。  
> 注:以石狮细节隐喻历史伤痕,融合“卢沟晓月”与抗战记忆。

---

创作解析  
1. 意象选择:  
   - 广济桥“浮槎廿四”写其开关之妙,赵州桥“石脊长虹”状力学精绝,洛阳桥“牡蛎胶石”显海丝智慧,卢沟桥“石狮泣血”化历史伤痕为精神图腾。  
2. 技法融合:  
   - 虚实交织:如广济桥“铁牛半沉沙洲”虚写传说,“韩愈遗泽”实写文脉;卢沟桥“弹痕弹孔”实写史实,“狮口吞日”虚写民族气节。  
   - 通感修辞:赵州桥“凉意沁骨”将触觉转为历史敬畏,洛阳桥“牡蛎壳缝隙间,竟有宋元瓷片闪烁”以视觉勾连时空。  
3. 情感升华:  
   - 广济桥“柔韧如水,刚毅如石”双关桥性与潮人精神;卢沟桥“数得清石狮,数不清英魂”以小见大,将桥梁升华为民族记忆载体。  
4. 文化钩沉:  
   - 融入“韩愈治潮”“海丝起点”“七七事变”等史实,使散文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;引用民谣“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”,增强地域文化色彩。  

四桥虽隔南北,然文中“浮槎”“牡蛎”“石狮”“晓月”等意象,共绘中国桥梁的智慧长卷与文明史诗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6 04:47 , Processed in 0.151506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