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40|回复: 0

古词•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(4首)

[复制链接]

5402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658
发表于 2025-5-13 21:00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5-13 21:27 编辑

  四座名桥古词创作  
(依《江月晃重山》四调分咏)

---

一、《江月晃重山·广济桥》  
浮筏梭船横韩水,雕栏星月浮空。  
湘灵鼓瑟和潮风,烟波外,廿四洲影重。  
石塔镇涛千载,牡蛎胶石玲珑。  
往来商旅画桥东,斜阳里,一笛落梅红。  
> 注:依《江月晃重山》双调五十四字格律,上片写桥之形制(浮筏、梭船、星月雕栏),下片融蔡襄治桥传说(牡蛎固基)与商贸盛景,末句化用韩愈“曲江水满花千树”意境。

---

二、《鹧鸪天·赵州桥》  
谁遣长虹饮涧流?敞肩双拱镇神州。  
分水尖劈千载浪,蟠龙柱锁九霄秋。  
苔痕老,月痕幽,李春凿石鬼神愁。  
地震洪涛浑不怕,独对苍茫说未休。  
> 注:依《鹧鸪天》双调五十五字格律,上片摹桥势之险(饮涧虹影、分水尖),下片咏匠艺之奇(蟠龙柱、抗震之谜),末句拟人化收束,呼应“天下第一桥”美誉。

---

三、《水调歌头·洛阳桥》  
万顷海天立,牡蛎垒石坚。  
筏形沉础通津,潮涌自安然。  
八百载风涛过,廿四舟横浪,南渡客舟连。  
石塔镇蛟蜃,渔火照归舷。  
蔡襄笔,碑文古,墨痕鲜。  
洛神曾赋,辞章长护海云边。  
莫道津梁冷寂,且看潮生潮落,鸥鹭舞蹁跹。  
一卷沧桑史,都在浪花间。  
> 注:依《水调歌头》双调九十五字格律,上片写桥基技术(筏形、牡蛎固基),下片融蔡襄碑文、洛神传说,结句以“浪花”喻历史长河,暗合“海内第一桥”地位。

---

四、《满江红·卢沟桥》  
永定河清,斜阳外、石狮昂首。  
思往昔、宛平烽火,血凝霜牖。  
五岳怒涛吞寇马,一桥残月寒刀瘦。  
记当年、七七警钟鸣,山河抖。  
雕栏在,斑驳久;  
蹄印深,仇雠朽。  
纵硝烟散尽,雄魂依旧。  
百兽凝眸观世变,千秋碧血滋芳囿。  
问长虹、可记英雄冢?风雷骤。  
> 注:依《满江红》双调九十三字格律,上片写抗战史实(七七事变、宛平烽火),下片咏石狮见证沧桑,末句以“风雷”喻民族精神不灭,呼应“卢沟晓月”与“民族脊梁”双重意象。

---

创作解析  
1. 词牌适配:  
   - 《江月晃重山》清丽婉转,契合广济桥的柔美与灵动;  
   - 《鹧鸪天》音节明快,适合赵州桥的刚健雄浑;  
   - 《水调歌头》气象宏阔,匹配洛阳桥的沧海桑田;  
   - 《满江红》慷慨悲壮,呼应卢沟桥的抗战烽烟。  

2. 技法融合:  
   - 虚实相生:如“湘灵鼓瑟”(虚)与“廿四洲影”(实)交织,增强画面层次;  
   - 时空交错:赵州桥“李春凿石鬼神愁”将匠人智慧升华为神话意象;  
   - 以物喻志:卢沟桥石狮“百兽凝眸观世变”,赋予静物历史哲思。  

3. 历史钩沉:  
   - 广济桥“廿四洲”呼应“十八梭船廿四楼”古制;  
   - 卢沟桥“五岳怒涛吞寇马”化用抗战文学意象,强化史诗感。  

四词既独立成篇,又可合为组章,展现中国桥梁“技、艺、史、魂”四重维度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6 04:18 , Processed in 0.142699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