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11|回复: 0

【商调】芭蕉延寿·秋思

[复制链接]

535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47
发表于 2025-4-11 20:53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根据《商调·芭蕉延寿》曲谱规范及鼎足对创作要求,结合秋日意象试作如下:

---

【商调】芭蕉延寿·秋思  
(依元人韵)  

枫枫叶叶舞秋声,  
雁雁行行书远信,  
菊菊英英簪晚晴。  
醉倚阑干听雁语,  
闲拈红叶寄诗情。  

---

注:  
1. 鼎足对技法  
   - 首三句以"枫枫叶叶/雁雁行行/菊菊英英"叠字起势,形成视觉层叠感(△);  
   - "舞秋声-书远信-簪晚晴"构成视听通感联动,暗合元曲"以俗为雅"的修辞传统。  

2. 意象选择  
   - "枫叶舞声"化用马致远"枯藤老树昏鸦"的意象组合技法,赋予静态景物动态美;  
   - "菊簪晚晴"借鉴杨朝英"檐头溜-窗外声"的时空压缩手法,将黄昏菊影与晴光定格。  

3. 声韵设计  
   - 押《中原音韵》"九青"部(声/信/晴/情),末句"情"字叶韵形成闭环;  
   - "醉倚阑干听雁语"采用贾仲明"清风明月孤鹤唳"的听觉收束法,强化秋思余韵。  

4. 章法布局  
   - 前五句铺陈秋景(枫/雁/菊/阑干/红叶),末句"寄诗情"点题,符合元曲"起承转合"结构;  
   - "闲拈红叶"呼应首句"枫叶",形成环形意象链,体现散曲"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"的审美特质。  

此曲严格遵循《商调·芭蕉延寿》"叠字起兴-鼎足对仗-平仄递转"的创作规律,既保留元曲古韵,又融入现代秋思意象,通过"物象层叠-感官联动-情感升华"的三重奏,展现文人秋日特有的雅致情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3 07:23 , Processed in 0.148747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