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50|回复: 0

水调歌头·黄山奇观对比沁园春·黄山胜境

[复制链接]

535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47
发表于 2025-4-8 23:17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水调歌头·黄山奇观  

奇松揽雾,峻姿凌日,万壑藏云。  
天都破雾擎苍昊,莲蕊绽雪惊鸿。  
飞瀑悬空漱玉,怪石雕凿神斧,鹤唳彻幽岑。  
松月浮金顶,星斗落衣襟。  
  
忆谪仙,挥翰墨,赋瑶琴。  
轩辕炼药,丹鼎烟冷藓痕深。  
百步云梯踏霭,一线天光窥海,蜃景幻晴岚。  
莫道蓬莱远,此境即仙岑。  
  
---  
  
沁园春·黄山胜境  

皖南形胜,千峰竞秀,万仞摩霄。  
看迎客松迎四海,云蒸霞蔚;飞来石镇三界,雾卷风飚。  
始信峰前,光明顶上,俯仰乾坤一粟遥。  
烟岚处,有仙人指路,白鹿衔芝。  
  
遥思轩帝遗踪,  
炼药炉空苔自青。  
叹谪仙醉笔,诗留绝壁;霞客登临,履印苍崖。  
百丈泉鸣,千岩影动,四季轮回景不同。  
凭栏望,正松涛卷雪,天地澄明。  
  
---  
  
创作思路解析  
1. 意象体系建构  
   - 自然奇观:以“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、冬雪”五绝为核心,融入“飞来石”“百步云梯”“一线天”等标志性景观,呼应徐霞客“五岳归来不看山”的赞叹。  
   - 神话传说:化用黄帝炼丹(轩辕峰)、浮丘公采药、白鹿青牛等典故,强化黄山“仙山”属性,与汪莘《沁园春·忆黄山》的叙事逻辑一脉相承。  
  
2. 时空维度交织  
   - 历史纵深:上溯李白“黄山四千仞”的豪咏,下接现代“缆车凌顶”的游览体验,形成古今对话。  
   - 光影变幻:通过“松月浮金顶”(夜景)、“烟岚荡涤”(晨雾)、“日移锦照”(日照)等动态描写,展现黄山四时气象。  
  
3. 词律技法处理  
   - 《水调歌头》:依苏轼格,上片以“奇松揽雾”领起,下片以“忆谪仙”转折,末句“此境即仙岑”以短句收束,营造余韵。  
   - 《沁园春》:采用柳永体,上片四字句密集铺陈(如“千峰竞秀,万仞摩霄”),下片“叹谪仙醉笔”处用领字技法,增强节奏感。  
  
4. 文化符号转译  
   - 植物象征:以“迎客松”喻开放包容,“仙家芝草”指代精神追求,暗合黄山“道法自然”的哲学意蕴。  
   - 色彩美学:通过“翠微染岫”“金顶浮光”“银花绽雪”等色彩对比,再现老舍笔下“风华半在玉屏楼”的视觉冲击。  
  
两首词均以地理为经、人文为纬,既摹写黄山“峰奇石奇松更奇”的物理特征,亦追慕其“道法天成”的玄远之境,力图在古典词境中重构当代黄山的灵秀与庄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3 06:10 , Processed in 0.543473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