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32|回复: 0

古词•秦腔、川剧、粤剧、湘剧、赣剧、二人转(六首)

[复制链接]

6010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9272
发表于 2025-7-17 15:12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7-17 15:57 编辑

六首古词,分别描绘秦腔、川剧、粤剧、湘剧、赣剧、二人转之神韵,力求捕捉其独特的地域风貌与艺术特质:

---

**一、《鹧鸪天·秦腔》**
黄土高坡裂石腔,悲歌慷慨震八荒。
一声怒吼惊尘落,千载沉浮入酒觞。
铜钹烈,板胡狂,苍生血泪铸华章。
秦川儿女英雄气,吼破苍穹日月光。

> **注:** 以“裂石”、“慷慨”、“怒吼”、“铜钹”、“板胡”等意象,突出秦腔的高亢激越、苍凉悲壮,展现秦川儿女的粗犷豪情。

---

**二、《南乡子·川剧》**
蜀水淬锋芒,变脸藏锋百态彰。
吐火吞刀惊四座,煌煌!
绝技奇情醉锦江。
锣鼓韵悠长,唱念精微妙趣藏。
离合悲欢皆入戏,回肠。
刹那风云改,归来仍是少年郎。

> **注:** 聚焦川剧“变脸”、“吐火”等绝技,结合“锣鼓”、“唱念”之精妙,体现其技艺精湛、变幻莫测、贴近生活的巴蜀韵味。“刹那风云改”喻变脸之迅疾。

---

**三、《望江南·粤剧》**
南风暖,红豆最牵肠。
水袖翻成南海浪,莺喉啼破荔枝香。
婉转诉沧桑。
琼花艳,古韵绕雕梁。
红船载梦烟波里,丝竹声中岁月长。
月满白鹅潭。

> **注:** 以“红豆”、“荔枝”、“琼花”、“红船”、“白鹅潭”等岭南风物,衬托粤剧的婉转悠扬、缠绵悱恻(“莺喉”、“诉沧桑”),点出其深厚历史(“古韵”、“红船”)。

---

**四、《浣溪沙·湘剧》**
湘水悠悠楚韵长,高腔激越透潇湘。
斑竹泪染水袖扬。
忠义千秋台上演,悲欢一曲世间尝。
铜琶铁板大江东。
九嶷云外有回声。

> **注:** 紧扣湘楚文化(“湘水”、“楚韵”、“潇湘”、“斑竹”、“九嶷”),突出湘剧高腔的激越奔放(“透潇湘”、“大江东”),展现其演绎历史忠义与人间悲欢的厚重感。

---

**五、《如梦令·赣剧》**
古调弋阳如诉,青衫古调如诉。
水磨更昆俦,鄱赣风烟尽数。
汤翁!汤翁!
笔下牡丹深处,莫问归处,莫问归处。

> **注:** 强调赣剧(尤其弋阳腔、青阳腔)的古朴苍劲(“古调如诉”)及与昆曲的融合(“水磨更昆俦”)。借“汤翁”(汤显祖)及其“牡丹亭”,点出赣剧与临川文化的深厚渊源及演绎经典的魅力。“莫问归处”暗示古老声腔的悠远意境。

---

**六、《十六字令·二人转》**
转,一方手帕乾坤幻。
唢呐欢,秧歌扭浪漫。
转,千般故事田间侃。
嗓门亮,乡音情未散。
转,大炕火盆驱岁寒。
乐翻天,火辣辣人间!

> **注:** 以三叠“转”字起兴,紧扣“转”的核心动作与表演形式。通过“手帕”、“唢呐”、“秧歌”、“大炕”、“火盆”等东北乡土元素,及“嗓门亮”、“乐翻天”、“火辣辣”等口语化表达,生动描绘二人转的欢快热烈、幽默诙谐与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。

---

**创作思路:**
1.  **紧扣主题:** 每首词集中描绘一种地方戏曲。
2.  **突出特色:** 抓住各剧种最核心的艺术特征(秦腔之吼、川剧之变、粤剧之婉、湘剧之高、赣剧之古、二人转之欢)和地域文化符号。
3.  **意象选择:** 精心选取与剧种及发源地紧密相关的自然、人文意象(如黄土、蜀水、红豆、湘竹、鄱阳湖、东北大炕等),营造氛围。
4.  **词牌匹配:** 根据各剧气质选择相宜的词牌(如秦腔用《鹧鸪天》显豪迈,粤剧用《望江南》显婉约,二人转用《十六字令》显活泼)。
5.  **语言风格:** 在保持古典韵味基础上,适当融入剧种特色语言(如秦腔的“吼”,二人转的“火辣辣”)。
6.  **情感寄托:** 既写技艺,更写其承载的历史沧桑、地域风情与百姓心声。

希望这组词能展现中华戏曲百花园中这六朵奇葩的独特魅力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8-2 06:14 , Processed in 0.140703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