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19|回复: 0

古诗•二泉映月(五首)

[复制链接]

6010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9272
发表于 2025-7-4 23:5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7-8 20:09 编辑

创作五种不同文体(七律、五律、七绝、散文、当代诗)的作品,均以阿炳与《二泉映月》为主题,力求展现不同角度下的盲艺人、他的音乐及其永恒魅力:

---

**一、七律·听《二泉映月》怀阿炳**

惠山泉冷月伶仃,双瞽扶筇踏夜行。
弦涩指寒凝世味,声咽调苦诉生平。
风穿陋巷秋霜重,泪浸冰弦孤魄清。
万籁人间悲咽处,一弓拉尽是苍冥。
> **注:** 聚焦阿炳境遇与音乐的悲怆交融。“双瞽”点其盲,“筇”指竹杖。“世味”、“生平”总括其辛酸。“风穿”、“泪浸”互文强化悲凉。“苍冥”喻指其音乐直达的深邃境界。

**二、五律·阿炳夜行**

霜街竹杖冷,独影伴泉鸣。
指涩千般恨,弦枯一世情。
月沉桥下水,风咽巷中声。
谁解冰心在?苍天侧耳听。
> **注:** 以极简笔触勾勒夜行图景。“泉鸣”暗指音乐意象。“指涩弦枯”直写琴与人的沧桑。“月沉风咽”渲染环境凄怆。尾联点出孤高与天问。

**三、七绝·《二泉映月》**

泉底冰轮指上秋,一弦拉断古今愁。
人间多少无眠夜,都作苍凉月下流。
> **注:** 高度凝练音乐意象。“泉底冰轮”即水中月,亦是曲名。“指上秋”喻琴声萧瑟。“拉断古今愁”极言感染力。末二句写其成为人类共通的悲情载体。

**四、散文·寒夜听泉**

无锡的冬夜,霜气凝在惠山泉的石阶上。昏黄的灯影里,一个佝偻的盲影,拄着被岁月磨光的竹杖,踽踽而行。胡琴,是他唯一的眼睛,也是唯一的拐杖。

手指触上冰凉的弦,仿佛触到了命运本身。那弓子一拉,不是丝弦在响,是泉在呜咽,是月被揉碎了,洒在寒水里。巷子深得像一口井,琴声就是井底溢出的水,带着地底的寒气,漫过石板路,漫过听者的脚踝、脊背,直抵心尖。每一个颤音,都是他枯槁的眼窝里流不出的泪;每一次顿弓,都是竹杖叩击这坚硬世道的回响。

这哪里是乐音?分明是瞎子阿炳用骨头在石头上刻字,刻他褴褛的衣衫,刻他无人问津的疼痛,刻那轮永远照不见他的孤月。泉声咽,月光寒,琴弦上流淌的,是生命最本真的苦涩与倔强。一曲终了,万籁俱寂,唯有那泉中月的碎片,还在听者胸中泠泠作响,彻夜不眠。
> **注:** 以具象场景、通感手法(琴声如寒水漫溢)和深刻比喻(“用骨头刻字”)营造沉浸式体验,突出音乐的穿透力与阿炳的生命状态。

**五、当代诗·弦上的深渊——致阿炳**

不是水在流,是命运在二胡的腹腔里
淤积,打漩。
瞎子阿炳的手指
在两根弦上,摸索光的断层。

泉?那是他干涸的眼窝
倒映不出月轮,只盛满
世间的碎玻璃和冷霜。
弓子拉动,蛇影游走
啃噬着夜的黑痂。

音符不是飘散的
它们沉重,下坠
像他竹杖叩击石板
溅起的,不是火星
是结冰的叹息。

听!那呜咽
并非来自丝弦的震颤
是他嶙峋的肋骨
在风化的琴筒里
一遍遍,撞响
天空的绷带
和大地
那道永不愈合的
弦一样的深渊。
> **注:** 运用现代诗意象的陌生化与重组(“命运淤积”、“光的断层”、“碎玻璃和冷霜”、“蛇影”、“黑痂”、“结冰的叹息”、“肋骨撞响天空的绷带”),打破传统描述,直击音乐核心的黑暗、痛苦与存在的深渊感,更具现代冲击力。

---

**创作思路总结:**

1.  **体裁差异:**
    *   **七律:** 结构严谨,对仗工整,侧重历史概括与情感升华。
    *   **五律:** 语言精炼,意象集中,如一幅速写,捕捉瞬间意境。
    *   **七绝:** 短小精悍,意在言外,突出音乐的核心意象与永恒性。
    *   **散文:** 铺陈场景,运用感官描写和深刻比喻,营造沉浸氛围,直抒胸臆。
    *   **当代诗:** 打破常规语法和意象逻辑,运用隐喻、变形和陌生化语言,探索音乐内在的现代性精神内核与存在的痛感。

2.  **主题贯穿:**
    *   **人物:** 突出阿炳的盲、贫、孤、韧。
    *   **音乐:** 紧扣“泉”、“月”核心意象,描绘其悲怆、苍凉、深邃、穿透人心的特质。
    *   **精神:** 强调苦难中的坚守、生命的韧劲、艺术的永恒价值及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映射。
    *   **环境:** 通过“霜”、“夜”、“寒”、“巷”、“风”等意象营造凄清孤寂的氛围。

3.  **意象创新:**
    *   传统诗词中深化“泉咽”、“月寒”、“弦涩”、“竹杖”等经典意象。
    *   散文中强化“琴是眼和杖”、“琴声如寒水漫溢”、“骨头刻字”等通感与奇崛比喻。
    *   当代诗中大胆创造“命运淤积”、“光的断层”、“碎玻璃和冷霜”、“蛇影啃噬黑痂”、“肋骨撞响天空绷带”、“弦一样的深渊”等极具张力和现代感的意象。

这五种文体从不同侧面,共同构建了阿炳与《二泉映月》的立体艺术肖像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8-2 07:06 , Processed in 0.150363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