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94|回复: 0

古词•万里长城(3首)

[复制链接]

5387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632
发表于 2025-5-6 16:23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以下为三首以长城为主题的古典词作,分别选用不同词牌展现其历史沧桑与民族精神:

---

一、《沁园春·长城咏史》  
词牌解析:《沁园春》格局宏阔,宜抒壮怀激烈之情,契合长城"万里雄关"的时空纵深感。  
创作思路:以长城为历史见证者视角,串联秦汉烽烟与当代和平意象,呼应搜索结果中"止战为和平"的核心精神。  

作品:  
> 沁园春·长城咏史  
> 巨龙蜿蜒,铁脊横秋,气贯九霄。  
> 忆蒙恬北筑,血凝夯土;昭君南嫁,泪湿征袍。  
> 烽燧连营,胡笳咽月,多少征人骨作桥。  
> 凭栏处,看苍崖箭孔,犹诉前朝。  
>  
> 千年兴废如潮,  
> 恰虎踞龙盘镇海潮。  
> 念范公戍守,青砖染赭;岳王横槊,朔漠惊飙。  
> 玉门驼铃,阳关羌笛,终化春风度碧霄。  
> 今回首,有长城内外,尽种新苗。  

注:  
- "蒙恬筑城""昭君出塞"化用搜索结果中秦汉戍边史实  
- "范公戍守"指范仲淹修葺长城事迹,"岳王横槊"暗合宋代边防意象  
- 结句呼应现代长城内外和平景象,体现"守望和平"主题  

---

二、《水调歌头·登八达岭感怀》  
词牌解析:《水调歌头》音律跌宕,适合表现登临怀古的时空转换感。  
创作思路:通过攀登视角展现长城险峻,融入戍卒血泪与民族脊梁的双重意象,呼应搜索结果中"血泪筑城"的民生视角。  

作品:  
> 水调歌头·登八达岭感怀  
> 蜿蜒何所似?腾跃上重霄。  
> 石棱犹带寒甲,霜刃刻前朝。  
> 十万民夫骨瘦,百丈云梯风劲,夯杵震山摇。  
> 烽火连三月,胡马啸声高。  
>  
> 孟姜泪,蒙恬血,霍嫖姚。  
> 铜驼荆棘,几番易主看王朝。  
> 今日钢枪锈色,古月依然照壁,大雪满弓刀。  
> 莫道长城老,春草又妖娆。  

注:  
- "孟姜泪"引民间传说强化人文悲情  
- "霍嫖姚"指汉代名将霍去病,与"蒙恬"形成历史纵深  
- 结句"春草妖娆"暗喻和平年代的生命力勃发  

---

三、《满江红·长城魂》  
词牌解析:《满江红》激越悲壮,宜表现民族气节与抗争精神。  
创作思路:聚焦长城作为精神图腾的象征意义,融合军事防御与文化认同,呼应搜索结果中"众志成城"的集体记忆。  

作品:  
> 满江红·长城魂  
> 岿立东方,千秋立、龙骧虎啸。  
> 望烽燧、狼烟散尽,角声沉杳。  
> 三十万人凝血泪,九边壁垒擎天表。  
> 问秦皇、何术固金瓯?民心保。  
>  
> 胡尘靖,狼烟扫;  
> 骨作垒,魂为纛。  
> 纵使风霜蚀骨,丹心难老。  
> 孟姜哭倒长城段,岳飞怒发冲冠早。  
> 看今朝、赤县遍旌旗,长城绕。  

注:  
- "凝血泪"直写修筑惨烈,呼应搜索结果中民本思想  
- "孟姜哭城""岳飞抗金"双典并置,强化文化符号  
- 结句"赤县旌旗"彰显当代民族凝聚力  

---

创作特色说明  
1. 意象选择:融合"夯土""烽燧""箭孔"等实体元素与"龙""魂""血脉"等抽象意象,构建历史纵深感。  
2. 情感层次:从秦汉戍卒的苦难,到宋代文人的家国忧思,最终落脚于现代和平愿景,体现"止战为和"的文明演进。  
3. 声韵设计:严格遵循词牌平仄,如《沁园春》四字对仗句的铿锵节奏,《满江红》入声韵的顿挫感,强化史诗气质。  

(创作参考来源: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5 15:27 , Processed in 0.143680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