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62|回复: 0

五律·五台朝

[复制链接]

5363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60
发表于 2025-4-13 19:59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《五律·五台朝圣》  

(平水韵·下平七阳)  

佛国清凉峙,五峰擎日长。  
钟鸣千嶂外,香绕一灯黄。  
古刹藏唐刻,禅音绕汉梁。  
此心归淡泊,何必问沧桑。  

---  

创作解析  
1. 意象架构  
   - 首联:以“佛国清凉”点明五台山佛教属性,“五峰擎日”构建天地对话的视觉高度,呼应《水经注》对太行山脉的记载。  
   - 颔联:“钟鸣”化用显通寺铜钟声波穿透群山的声学现象,“一灯黄”聚焦佛前长明灯,隐喻智慧火种传承千年。  
   - 颈联:“唐刻”指佛光寺唐代彩塑与碑刻,“汉梁”暗喻北魏孝文帝扩建古刹的木构遗存,形成时空折叠。  
   - 尾联:以“淡泊”呼应禅宗“平常心是道”,将修行境界升华为超越时空的生命体悟。  

2. 声律设计  
   - 采用仄起首句不入韵式(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),符合五律常规格式。  
   - “长-黄”“梁-桑”押平水韵下平七阳韵,模拟钟声悠扬与香火绵延的听觉通感。  
   - 颔联“鸣-绕”“千-一”形成工整的声韵对仗,颈联“藏-绕”“唐-汉”实现历史纵深对仗。  

3. 文化转译  
   - “唐刻”:特指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与《大般若经》碑,承载盛唐佛教艺术巅峰。  
   - “汉梁”:暗指显通寺无量殿的汉式抬梁结构,体现早期佛教建筑的中原基因。  
   - “问沧桑”:反讽商业化浪潮中“烧香客”对禅宗本义的背离,呼应当代对文化遗产的守护诉求。  

---  

意象对照表  
诗句  传统意象  现代诠释   
  
佛国清凉峙  五台山佛教地位  华北屋脊的地质与信仰地标   
五峰擎日长  山岳崇拜  地质奇观与宇宙观的交融   
钟鸣千嶂外  显通寺铜钟 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学遗产   
香绕一灯黄  佛前长明灯  信仰仪式与光影艺术的共生   
古刹藏唐刻  佛光寺唐构  木构建筑技艺的时空胶囊   
禅音绕汉梁  显通寺无量殿  早期佛教建筑的中原基因   
心归淡泊  禅宗明心见性  生态文明与心灵疗愈的契合   

---  

创作手记  
此诗构建了五台山“神圣地理”的三重解构:  
1. 地质解构:五峰擎日不仅是物理高度,更是《华严经》所述“一即一切”的宇宙隐喻。  
2. 历史解构:唐刻汉梁的并置,揭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“胡风汉月”的交融轨迹。  
3. 心灵解构:尾联“何必问沧桑”暗藏禅机——真正的修行不在参破红尘,而在安住当下。  

若将“香绕一灯黄”改为“磬响半山空”,或“心归淡泊”改为“云深不知处”,亦可衍生不同版本,体现五台山作为文殊道场的多维度阐释空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4 00:52 , Processed in 0.30992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