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30|回复: 0

水调歌头·武当吟

[复制链接]

535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47
发表于 2025-4-8 23:09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水调歌头·武当吟  

擎天一柱立,万壑抱云松。  
紫霄宫阙半隐,金顶落霞红。  
五里丹墙十里阁,  
七十二峰朝玉阙,鹤唳入苍穹。  
松子落棋枰,苔老石阶封。  
  
问道处,真武影,月明中。  
太乙燃藜,曾照黄庭第几重?  
铁杵磨针溪畔,  
太极阴阳掌外,风起万壑松。  
莫道仙踪渺,霞客履痕浓。  
  
---  
  
创作思路解析  
1. 地理意象重构:  
   - 核心地标:以“擎天一柱”(天柱峰)为轴心,呼应搜索结果中“擎天一柱万山朝”的磅礴气象,辅以“七十二峰朝玉阙”展现群峰拱卫之势。  
   - 建筑群落:化用“五里一庵十里宫,丹墙翠瓦望玲珑”,以“丹墙”“宫阙”勾勒道教建筑群的隐逸与华美。  
  
2. 道教文化符号:  
   - 人物典故:嵌入“真武影”(玄武大帝修炼传说)、“太乙燃藜”(道教火神典故),暗合张三丰“答永乐皇帝”诗中“澄心寡欲是长生”的修行观。  
   - 武学意象:以“太极阴阳掌”“铁杵磨针溪”串联武当武术与民间传说,呼应“内家拳脚武林骄”的刚柔并济。  
  
3. 时空意境交织:  
   - 自然时序:通过“霞飞”“月明”“松风”等意象,构建晨昏交替、四季流转的动态画卷,如“雪树生香佩满巾”的冬景与“桃花次第开”的春色隐现其中。  
   - 历史纵深:以“苔老石阶封”暗示千年道统的沉淀,与“霞客履痕浓”(化用徐霞客游记)形成古今对话。  
  
4. 音律技法:  
   - 平仄布局:遵循《水调歌头》双调九十五字格律,上下片末句“穹”“中”“松”“浓”押东韵,声调沉郁悠远,契合武当山“幽深清寂”的意境。  
   - 对仗设计:“五里丹墙”对“七十二峰”,“铁杵磨针溪畔”对“太极阴阳掌外”,强化视觉与哲思的张力。  
  
此词以地理为骨、文化为魂,既摹写武当“万山朝贡”的奇观,亦追慕其“道法天成”的玄韵,力图在古典词境中重现当代武当的灵秀与庄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3 05:17 , Processed in 0.190989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