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223|回复: 1

〔中吕·红绣鞋〕秋江夜泊

[复制链接]

535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47
发表于 2025-3-30 21:23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〔中吕·红绣鞋〕秋江夜泊  

曲文  
冻雨暗吞江月△,西风冷透芦花△,孤篷倦客宿寒沙△。  
渔灯昏似豆△,雁影散如麻△,断肠人在天涯△。  

---

创作解析  
1. 格律契合  
   - 首二句对仗「冻雨暗吞江月,西风冷透芦花」:  
     合「×仄×平×厶△,×平×仄平平(上)△」之律,以“冻雨”对“西风”、“江月”对“芦花”,化用张可久《天台瀑布寺》「绝顶峰攒雪剑,悬崖挂冰帘」的险峻意象,同时融入李致远《晚秋》「数杯添泪酒,几点送秋花」的哀婉声韵。  
   - 第三句「孤篷倦客宿寒沙△」:  
     平仄「×平平仄仄平平△」,以孤舟、倦客、寒沙三组意象叠加,效仿张可久「倚树哀猿弄山尖」的时空孤寂感,暗合网页1张可久「两字功名困尘埃」的漂泊主题。  

2. 意象经营  
   - 秋夜图景:  
     「冻雨」「西风」「孤篷」「寒沙」构成萧瑟秋江夜泊场景,延续李致远《晚秋》「西风换年华」的物候铺陈,同时借鉴张养浩《警世》「祸来也何处躲」的冷峻笔触,以自然凋零隐喻人世艰辛。  
   - 光影对照:  
     「渔灯昏似豆」与「雁影散如麻」形成明暗交织的视觉张力,暗引网页6李宏弟「烟袅袅,苇皑皑」的虚实对照,以微弱灯火反衬天涯孤客的渺茫。  

3. 语言技法  
   - 炼字与隐喻:  
     「暗吞」「冷透」以动词强化秋雨寒风的侵蚀感,类张可久「血华啼杜宇」的炼字力度;「断肠人」直抒胸臆,呼应网页8张养浩「天怒也怎生饶」的警世苍凉。  
   - 声韵设计:  
     押家麻韵(月、花、沙、豆、麻、涯),末句「断肠人在天涯△」以平声收束,效仿李致远「行人天一涯」的余韵悠长,声调从「昏似豆」的压抑渐转为「散如麻」的离散,最终归于「天涯」的旷远苍茫。  

4. 主题深化  
   - 漂泊与归隐之思:  
     通过「孤篷倦客」与「断肠人」的呼应,暗引网页1张可久「没商量归去来」的归隐意绪,同时以「渔灯」「雁影」象征世俗牵绊与自由向往的对立,深化「秋江夜泊」的哲学维度。  
   - 历史互文性:  
     「雁影散如麻」化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「绕船月明江水寒」的孤寂语境,与网页4李致远「情伤学士琵琶」形成跨时空对话,赋予传统羁旅题材以宋元散曲的悲慨特质。  

---

延伸建议  
- 套数拓展:  
  可续写《醉高歌》深化主题:「问秋江几番潮信?冻雨催霜鬓,芦花换酒钱。醉里功名,醒时孤雁,都付寒沙片帆。」延续网页6徐玉枝「寻古迹,忆先贤」的怀古格局。  
- 衬字活用:  
  若需增强市井气息,可在「断肠人」前加衬字「(恁般)断肠人」,效仿网页7吴惠良「亲不待,岁相催」的俚语鲜活感。  

此作融合张可久的险峻意象、李致远的哀婉声韵、张养浩的警世哲思,既恪守《中原音韵》规范,又创新「冻雨—断肠」的隐喻系统,可依吟诵场景调整「雁影」「渔灯」的虚实比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535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47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3-30 21:24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〔中吕·红绣鞋〕小令兼用。又名朱履曲。首二句对。第三句可为×仄平平仄平平△。第四五句有作平×仄,仄平平三字对句者。
谱:×仄×平×厶△,×平×仄平平(上)△,×平平仄仄平平△。×平平仄仄▲,×仄仄平平△,×平平去上(平)△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3 01:02 , Processed in 0.156701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