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6|回复: 0

古词•高铁、共享单车、网购、手机支付(四首)

[复制链接]

5882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8945
发表于 昨天 0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7-14 08:40 编辑

四首古词分别以中国高铁、共享单车、网络购物、手机支付为主题,选用不同词牌,力求在古典韵律中展现现代生活场景:

---

**一、《行香子·高铁骋怀** (词牌:行香子)
**(主题:中国高铁)**

> 一线银龙,过岭穿霄。
> 骋神州、千里迢迢。
> 长桥跨海,隧贯连峣。
> 载京津客,沪杭旅,穗深潮。
>
> 朝辞北国,午临南粤,
> 越关山、何惧途遥?
> 追风掣电,缩地移标。
> 看窗边景,云中站,画中飙。

> *注:*
> *1. “银龙”喻指白色高铁列车。*
> *2. “迢迢”、“关山”、“途遥”反衬高铁速度之快。*
> *3. “追风掣电,缩地移标”:极言其速,仿佛能缩地成寸,移动地标。*
> *4. “京津客,沪杭旅,穗深潮”:指代高铁连接的各大城市繁忙客流。*
> *5. “云中站”:指高架车站或建在山顶的车站,如云端。*

---

**二、《鹧鸪天·共享单车行** (词牌:鹧鸪天)
**(主题:共享单车)**

> 橙黄蓝绿小轮轻,街边巷角待君行。
> 扫码即开随取用,落锁即还任止停。
>
> 穿柳岸,绕湖汀,短途代步最相迎。
> 避得堵车潮浪涌,省却油钞环保情。

> *注:*
> *1. “橙黄蓝绿”:指代不同品牌共享单车的标志性颜色。*
> *2. “扫码即开,落锁即还”:直述共享单车的便捷使用方式。*
> *3. “避得堵车潮浪涌”:点出其解决城市交通“最后一公里”和拥堵的优势。*
> *4. “省却油钞环保情”:点明其经济性与环保意义。*

---

**三、《浣溪沙·网购即事** (词牌:浣溪沙)
**(主题:网络购物)**

> 指上琳琅掌上屏,云端货架列繁星。
> 五湖四海聚门庭。
>
> 秒杀忽见价惊跳,包裹堆门喜不停。
> 万巷空巢为哪情?

> *注:*
> *1. “指上琳琅掌上屏”:点明用手机或电脑购物。*
> *2. “云端货架列繁星”:形容网络商品数量庞大如繁星。*
> *3. “五湖四海聚门庭”:足不出户,天下商品尽在眼前。*
> *4. “秒杀忽见价惊跳”:描绘抢购特价商品时的惊喜场景。*
> *5. “包裹堆门”:网购收货的典型场景。*
> *6. “万巷空巢为哪情?”:以问句结尾,引人思考实体商业受冲击的现象。*

---

**四、《西江月·手机支付** (词牌:西江月)
**(主题:手机支付)**

> 方寸荧屏闪耀,往来交易轻抛。
> 无金无钞亦逍遥,扫码声传街角。
>
> 早市青蔬秤好,夜市香飘烤串。
> 指尖轻点付星巴克,便利生活真妙!

> *注:*
> *1. “方寸荧屏闪耀”:指手机屏幕。*
> *2. “无金无钞亦逍遥”:点出移动支付无需现金的核心特征。*
> *3. “扫码声传街角”:描绘支付时扫码提示音无处不在的场景。*
> *4. “早市青蔬秤好,夜市香飘烤串”:选取典型生活场景(菜市场、小吃摊)体现支付的普及。*
> *5. “指尖轻点付星巴克”:点出在咖啡店等现代消费场所的便捷支付。*
> *6. “便利生活真妙”:直抒感受,点明主题。*

---

**创作思路说明:**

1.  **紧扣主题:** 每首词的核心意象和场景都围绕指定主题展开,如高铁的“银龙”、“追风掣电”;共享单车的“扫码”、“橙黄蓝绿”;网购的“指上琳琅”、“云端货架”、“包裹堆门”;支付的“扫码”、“无金无钞”、“指尖轻点”。
2.  **活用词牌:** 根据主题特点选择词牌。《行香子》流畅舒展,适合描绘高铁纵横驰骋的宏大场景;《鹧鸪天》轻快活泼,契合共享单车的便捷与自由;《浣溪沙》含蓄隽永,适合表现网购的丰富与对现实的思考;《西江月》通俗晓畅,便于描绘支付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。
3.  **融合古今:** 大胆使用现代词汇(扫码、秒杀、包裹、星巴克等),力求在古典框架内准确描绘现代事物和体验,形成独特张力。同时辅以古典意象(银龙、云中站、柳岸、湖汀、街角、青蔬等)营造意境。
4.  **体现特点:** 着重表现各主题的核心特征:高铁的**速度与连接**;共享单车的**便捷、灵活与环保**;网购的**丰富、便捷与对实体商业的冲击**;手机支付的**无现金化、普及与生活便利**。
5.  **注入情感与思考:** 在描绘场景的同时,融入使用者体验(“喜不停”、“逍遥”、“便利生活真妙”)和社会现象的思考(“万巷空巢为哪情?”),使词作更具深度。

这四首词尝试用传统词牌的语言形式,捕捉当代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带来的生活巨变,希望能展现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交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7-15 07:51 , Processed in 0.15322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