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7|回复: 0

散文•《山海经》《周易》《黄帝内经》(3篇)

[复制链接]

5793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8717
发表于 昨天 16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7-4 17:08 编辑

以下为三篇融合《山海经》《周易》《黄帝内经》主题的散文,结合典籍意象与生活哲思,力求形神兼备:

《山海经·神隐之境》

(以虚实交织为脉,探神话秘境)

云阳江畔,春雾如纱。我随文化义工队循着《山海经》图腾拾级而上,忽见青石壁上浮雕蟠龙,鳞甲间嵌着千年苔痕,恍若烛龙衔炬巡游的残影。同行老者轻叩岩壁:“此乃古蜀巫祭图腾,夔牛鼓腹处暗藏二十八星宿。”风过林梢,青铜铃铛与江涛共鸣,惊起白鹭掠过青铜神树——树冠九枝栖金乌,枝头悬玉琮,恰似《山海经》中“建木通天”的隐喻。

行至江心沙洲,忽见芦苇丛中立一石碑,篆书“鸾鸟止焉”。碑文载:“有鸟五采,名曰鸾凤,其鸣若磬,见则天下清平。”此刻暮色四合,霞光为神鸟镀上金边,恍惚间似有清越啼鸣穿透云层。同行的孩童惊呼:“凤凰在飞!”我望向天际,唯见雁阵掠过残阳,方知神话与现实本是一体两面——正如《山海经》所言:“此天地之常理,阴阳之妙用。”归途拾得半片龟甲,裂纹如卦象。老者笑言:“昔年巫祝观此甲,知山洪将至,遂令百姓徙居高处。”今人观之,或笑其愚,然那龟甲上的神秘符号,何尝不是先民与天地对话的密码?

《周易·爻变人间》

(以阴阳流转为镜,照世事浮沉)

老宅院中,祖父的紫砂壶总在寅时轻沸。他常说:“《周易》不是占卜书,是教人看透‘变’的镜子。”某日暴雨突至,他执我手立于檐下,指檐角铜铃随风雨摇晃:“乾卦三连,坤卦六断,你看这铃舌如阳爻刚直,铃身如阴爻柔韧——刚柔相推,方成生生不息。”雨幕中,铜铃奏出《水火既济》的清音,惊觉《周易》所言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竟藏于日常风物间。

后读《乾卦·文言》:“知至至之,可与言几也。”忽悟祖父棋局中的玄机。那年他执黑子布下“潜龙勿用”之局,待我白棋冒进时,一子点在“亢龙有悔”位,终以残局教我“适可而止”的智慧。今观股市涨跌、人情冷暖,皆如六十四卦循环往复。正如《系辞》所云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

《黄帝内经·四时养心》

(以气血经络为弦,奏生命长歌)

药农老张的竹篓里,总晒着几味“通任督”的草药:忍冬藤攀作太极图,天麻花绽若阴阳鱼。他教我辨识石斛:“春采叶如剑,夏取茎如舟,秋收果如珠,冬藏根如卵——此乃《内经》‘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’之精髓。”某日陪他入山采药,见岩缝中一株野山参,须根如游龙探穴,老张轻叹:“天地之气聚于此,若妄动则失其灵。”遂以松枝为香,静候三日方采。

归家翻阅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,忽觉晨起口干舌燥非偶然。按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”之训,改晨跑为太极,晚餐添莲藕百合粥。月余后,竟觉肺气清朗如秋空。更奇者,案头绿萝抽新芽,叶脉竟暗合手太阴肺经走向。方知《灵枢》所言“人与天地相参”,非虚妄之辞。

注:三篇散文分别以神话意象、哲学思辨、养生实践为脉络,融入《山海经》的瑰丽、《周易》的玄理、《黄帝内经》的智慧,力求在虚实相生中传递典籍的当代价值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7-5 04:30 , Processed in 0.160797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