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8|回复: 0

现代诗•山西美食(三首)

[复制链接]

5784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8705
发表于 前天 22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好的,这里为您创作三组山西菜系的当代小诗,尝试用凝练的意象、现代的语感和跳跃的节奏,捕捉晋地风味的灵魂:

---

**组诗《山河舌上》**

**1. 醋**
高粱在窖中 与时间摔跤
摔出了琥珀的骨头
一滴 就咬穿油腻的盾牌
在喉咙深处 凿开
通往故乡的幽径
酸 是尖锐的乡愁
刺破所有甜美的伪装
最终 在胃里
化作一片温顺的月光

**2. 面之书**
(写给刀削面)
铁与面团谈判
手腕轻抖 飞出
银色的鱼群
跃入滚烫的河流
案板是未开垦的雪原
指纹是犁沟
麦子的史诗
在沸水中 舒展成
筋道的长句
浇头泼墨 醋点标点
一碗山河 热气腾腾
是大地最直白的宣言

**3. 宴**
(在寻常晋馆)
过油肉披着琥珀的盔甲
在蒜瓣与木耳的丛林里突围
莜面栲栳栳 列队成
微缩的烽燧 等待
羊肉臊子滚烫的烽烟
黄米糕在蒸笼里酝酿金黄的诺言
而沉默的醋坛 蹲在墙角
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判官
筷子起落间
我们吃下历史
历史 也吃下我们

---

**创作思路与特点:**

1.  **意象陌生化与质感强化:**
    *   将醋视为 **“琥珀的骨头”**、 **“尖锐的乡愁”**、 **“温顺的月光”**,赋予其矛盾而深邃的质感。
    *   刀削面是 **“银色的鱼群”**、 **“麦子的史诗”**、 **“筋道的长句”**,连接自然物象(鱼、麦)与人文创造(史诗、语言)。
    *   过油肉是 **“披着琥珀盔甲的战士”**,莜面栲栳栳是 **“微缩的烽燧”**,将菜肴形态与山西历史(边塞、战争)进行意象嫁接。
    *   醋坛是 **“饱经沧桑的判官”**,赋予静物以威严的历史审视感。

2.  **动词的张力与动态捕捉:**
    *   **“摔跤”**(醋的酿造)、 **“咬穿”**(醋的酸烈)、 **“凿开”**(醋引乡愁)、 **“谈判”**(削面技艺)、 **“突围”**(过油肉在配料中)、 **“酝酿”**(黄米糕的成熟)等动词,赋予烹饪过程与食物特性以强烈的动作性和戏剧冲突。

3.  **空间与时间的压缩:**
    *   在 **“一碗山河”** 中浓缩地域风貌。
    *   在 **“我们吃下历史 / 历史也吃下我们”** 中,将个体饮食体验与宏大的历史传承进行瞬间叠合,揭示食物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刻意涵。

4.  **现代语感与节奏:**
    *   舍弃传统格律,采用自由分行,依靠意象群的并置、跳跃和内在韵律(如“酸 是尖锐的乡愁 / 刺破所有甜美的伪装”)推进诗意。
    *   语言简洁、硬朗,避免过度修饰,贴合当代诗歌的表达习惯,如“铁与面团谈判”、“案板是未开垦的雪原 / 指纹是犁沟”。

5.  **文化内核的当代诠释:**
    *   不直白歌颂,而是通过意象的深层关联(醋与乡愁、面与史诗、粗粮与烽燧、宴席与历史),将山西饮食的 **“酸、劲、醇、朴、厚”** 等特质,以及其承载的 **农耕智慧、边塞记忆、历史沧桑与生存韧性**,以更抽象、更具反思性的方式呈现。

这些诗试图用“当代”的舌头,去品尝“古老”的山西滋味,让醋的酸、面的劲、肉的醇、粮的朴,在语言的熔炉里重新淬炼,发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回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7-4 17:13 , Processed in 0.661378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