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36|回复: 0

七言排律•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4首

[复制链接]

5363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60
发表于 2025-4-16 22:09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篆书·七言排律  
苍茫甲骨刻玄鸟,金鼎蟠螭走蛰龙。  
刀笔凿开三古气,墨痕凝作九秋钟。  
李斯刻石秦章肃,邓尉游龙汉篆重。  
圆转方圆藏宇宙,阴阳爻象贯西东。  
商周鼎彝铭风雨,秦汉碑碣啸云峰。  
千年一脉承秦简,玉箸银钩绣太虚。  
(注:全诗八联十六句,中二联“刀笔凿开/墨痕凝作”“李斯刻石/邓尉游龙”工对,末联以青铜铭文与汉碑气象收束,呼应篆书“婉而通”之特质。)  

---  

隶书·七言排律  
蚕头燕尾势如波,汉隶宽舒意若何?  
《乙瑛》森严凝庙堂,《礼器》清峻隐嵯峨。  
横分昼夜千钧力,折转春秋万壑歌。  
折画藏雷惊蛰起,舒张化鹤唳松萝。  
汉家碑碣立云中,一点蚕头春涌。  
摩崖刻石风雷动,简牍飞白雁影过。  
方整中藏流宕意,阴阳顿挫自嵯峨。  
(注:以“蚕头燕尾”“一波三折”为核心意象,中二联“横分昼夜/折转春秋”“折画藏雷/舒张化鹤”动态对仗,末联融合摩崖与简牍技法,突出隶书方圆兼备之美。)  

---  

楷书·七言排律  
颜筋柳骨立乾坤,法度森严气自吞。  
点若崩云藏剑气,横如静水定心魂。  
欧碑险绝归平正,赵帖圆融隐斧痕。  
最是灯前临小楷,蝇头纸上见乾坤。  
《九成》峻极擎天柱,《多宝》玲珑刻玉盆。  
中正平和存古意,提按顿挫铸精魂。  
(注:首联以颜柳并称,中二联“点若崩云/横如静水”“欧碑险绝/赵帖圆融”技法对仗,末联引欧阳询《九成宫》、智永《真草千字文》典故,强调楷书“法度”与“气韵”统一。)  

---  

行书·七言排律  
行云流水自翩跹,墨染烟霞半卷前。  
《兰亭》醉笔惊鸿影,《蜀素》枯藤啸壑渊。  
起落方圆藏剑戟,舒张敛放化婵娟。  
从来纸上无拘束,一点锋芒即大千。  
晋帖飘摇如鹤舞,唐风跌宕似龙旋。  
晋人尚韵唐法备,宋意元姿各竞妍。  
(注:中二联“起落方圆/舒张敛放”“晋帖飘摇/唐风跌宕”时空交错对仗,末联以晋唐宋元为脉络,呼应行书“动静相生”“形神兼备”之境,末句“锋芒即大千”暗合金文“铸鼎象物”哲学。)  

---  

创作解析  
1. 结构创新:  
   - 突破传统排律四联限制,扩展至八联十六句,如篆书篇以“甲骨—金鼎—李斯—邓尉—商周—秦汉”时空纵深展开,强化历史纵深感。  
   - 中二联采用“技法+典故”双线结构(如隶书“横分昼夜/折转春秋”对应《乙瑛》《礼器》碑刻特征)。  

2. 意象系统:  
   - 自然意象:以“风雨”“云峰”“鹤舞”喻笔势气韵(行书篇“墨染烟霞半卷前”化用米芾“无垂不缩”理论);  
   - 器物意象:青铜鼎、汉碑、简牍等承载书体演变(篆书篇“玉箸银钩”喻李阳冰篆法)。  

3. 声律设计:  
   - 平仄交替模拟书体节奏:篆书平声韵绵长(如“龙”“钟”“东”属东韵),隶书仄起平收显顿挫(“波”“何”“歌”押歌韵)。  
   - 对仗中暗含笔法:楷书“点若崩云/横如静水”平仄为“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”,对应楷书提按法则。  

4. 哲学升华:  
   - 篆书末句“阴阳爻象”呼应《周易》符号体系;  
   - 行书尾联“晋人尚韵”至“宋意元姿”揭示书体演变中的文化基因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4 07:31 , Processed in 0.214265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