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48|回复: 0

七律•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4首

[复制链接]

5363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60
发表于 2025-4-16 21:54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篆书
骨法圆融溯甲骨,金文籀文气浑茫。  
刀痕隐现青铜魄,笔意勾连楚帛霜。  
李斯刻石秦章肃,邓氏游龙汉篆长。  
一脉源流承古拙,方圆尽纳墨生香。  
(注:以篆书线条圆劲、结构对称为核心,融入青铜铭文与汉碑气象,末句暗合邓石如“以隶写篆”之创新。)

---

隶书
蚕头燕尾势如波,汉隶宽舒意若何?  
《乙瑛》森严凝庙堂,《礼器》清峻隐嵯峨。  
横分昼夜千钧力,折转春秋万壑歌。  
莫道蚕头形迹古,云中鹤影落烟萝。  
(注:突出隶书“蚕头燕尾”“一波三折”特征,化用《乙瑛碑》《礼器碑》典故,末句以鹤影喻隶书飘逸之美。)

---

楷书
颜筋柳骨立乾坤,法度森严气自吞。  
点若崩云藏剑气,横如静水定心魂。  
欧碑险绝归平正,赵帖圆融隐斧痕。  
最是灯前临小楷,蝇头纸上见乾坤。  
(注:以楷书端庄严谨为纲,融入颜真卿雄浑、柳公权劲健之风,末句呼应小楷精微之妙。)

---

行书
行云流水自翩跹,墨染烟霞半卷前。  
《兰亭》醉笔惊鸿影,《蜀素》枯藤啸壑渊。  
起落方圆藏剑戟,舒张敛放化婵娟。  
从来纸上无拘束,一点锋芒即大千。  
(注:紧扣行书“动静相生”特质,化用《兰亭序》《蜀素帖》意象,末句点出行书形神兼备之境。)

---

创作思路解析
1. 技法融合:每首诗均紧扣书体核心特征(如篆书圆劲、隶书波磔),并融入经典碑帖典故(如邓石如、颜真卿),增强历史厚重感。  
2. 意象选择:以“青铜魄”“鹤影”“剑气”等意象,将抽象笔法具象化,形成视觉与哲思的双重张力。  
3. 章法布局:遵循七律平仄对仗,首联破题,颔联颈联铺陈技法与意境,尾联升华至艺术哲学层面,如楷书末句“蝇头纸上见乾坤”暗含“以小见大”之理。  
4. 情感递进:从篆书的古拙溯源,到隶书的雄浑铺陈,楷书的法度森严,最终行书归于自由境界,形成完整的美学脉络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4 07:12 , Processed in 0.13641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