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44|回复: 0

散文•香江四重奏:才子笔下的湖烟火(4篇)

[复制链接]

5788

主题

2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8712
发表于 7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《香江四重奏:才子笔下的湖烟火》

一、黄霑:沧海一声笑,浮生半日狂

香港的霓虹总带着三分醉意。维多利亚港的晚风里,黄霑的笔尖蘸着威士忌,在稿纸上泼出《沧海一声笑》的豪情。那时的兰桂坊,霓虹灯管在雨幕中晕染成江湖的雾,他倚在吧台,听酒客们吼着“浪奔浪流”,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在上海滩写广告词的日子——那些“人头马一开,好事自然来”的俗世欢愉,竟与武侠的刀光剑影暗合。

他爱写市井,更爱写庙堂。为《倩女幽魂》填词时,笔下宁采臣的孤影与黄大仙的香火交织,恍惚间竟像在写自己:一个从广州逃难到香港的文人,在霓虹与香火间游走,用俗词包裹禅意。晚年与林燕妮的情事闹得满城风雨,他却笑称“情场如战场,输赢皆文章”。一壶浊酒,半生癫狂,最终化作《不文集》里的荤素笑话,成了香港市井的集体记忆。

二、金庸:侠影照古今,笔墨写乾坤

明报社的日光灯下,金庸的钢笔尖游走如剑气。他写郭靖守襄阳时,窗外的维港正飘着细雨,恍惚间分不清是襄阳的烽烟,还是香港的市声。那些“飞雪连天射白鹿”的江湖,实则是他心中对家国的隐喻——蒙古铁骑踏碎的不仅是襄阳城,更是乱世文人的精神家园。

晚年封笔后,他常在茶餐厅与市井汉子对弈。侍应生端来丝袜奶茶,他抿一口,忽然说起《鹿鼎记》里韦小宝的生存哲学:“江湖太大,不如学学如何把咸鱼翻面。”这话让邻桌的打工仔一怔,却不知这正是金庸对武侠的终极解构——英雄不过是时代的棋子,而棋子也能自成风景。

三、蔡澜:舌尖舞刀剑,烟火即文章

深水埗的街边档口,蔡澜举着放大镜端详云吞面。老板娘笑问:“蔡生,今日虾子够不够弹牙?”他蘸墨在餐巾纸上写:“面要筋道如侠骨,汤要醇厚似人情。”转身却对记者说:“美食不过是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。”

他的监制生涯像部武侠片:发掘成龙时,这小子还在片场跑龙套,蔡澜却从他翻跟斗的弧度里看见“功夫喜剧”的雏形。某次拍《东邪西毒》,他带着卤水拼盘赴沙漠宴客,王家卫皱眉:“这玩意儿怎么吃?”他大笑:“你不懂,江湖儿女的浪漫,都在烟火里。”晚年坐轮椅逛庙街,仍坚持用潮州话骂街边摊主:“你个衰仔,蚝仔煎煎得比我的文章还淡!”

四、倪匡:科幻写春秋,狂言笑浮生

北角公寓的阁楼里,倪匡的打字机声与维港汽笛共鸣。他写《头发》时,窗外的霓虹映在稿纸上,竟幻化成外星文明的图腾。笔下卫斯理总在破解宇宙谜题,却不知倪匡自己才是谜题——从上海滩的舞厅乐手到香港的科幻教父,人生比任何小说都荒诞。

某日与金庸对饮,醉后大言:“你写武侠是给读书人看的,我写科幻是给火星人看的!”转身却把《蓝血人》的手稿塞给古龙:“改改能当武侠看。”晚年移民美国,仍坚持用粤语写专栏:“移民是为躲狗仔?不,是为找外星人!”某次采访,记者问:“您相信有外星人吗?”他叼着雪茄笑答:“我写了几十年,他们还没来,可见我写得不够好。”

后记:

四大才子的笔墨早已渗入香港的混凝土。黄霑的歌词在茶餐厅回荡,金庸的侠客在地铁站台掠影,蔡澜的卤水香飘过兰桂坊,倪匡的外星传说仍在旺角天台流传。这座城从未有过武侠,却因他们有了江湖;从未见过外星人,却因他们相信了奇迹。当维港的灯火次第熄灭,四大才子的传说仍在霓虹中生长,如同永不凋零的武侠梦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7-4 18:30 , Processed in 0.160573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