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22|回复: 0

赋•四大名扇(4首)

[复制链接]

5402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665
发表于 7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5-19 15:06 编辑

以下是四篇以四大名扇为主题的赋作,每篇皆严守传统赋体格律,兼顾地域文化特色与工艺美学,力求达到"体物写志"的赋体精髓。

《檀香扇赋》(江苏)

吴郡嘉木,南国仙材;

灼灼其华,悠悠其香。

取东山百年紫檀,镂南国七夕云纹;

刻西泠十二碧荷,染虎丘三秋桂露。

尔其骨细如芥,中藏姑苏烟水;

面光似月,上绘金陵烟霞。

扇动则荷风扑面,舒卷则吴语呢喃;

掩笑则桃腮半露,凝睇则黛眉微颦。

昔日文徵明题词"清风徐来",

今朝仇十洲画影"月下吹箫"。

叹曰:一扇在手,半顷西湖;

千载文脉,一握江南。

《火画扇赋》(广东)

炎方宝扇,赤帝遗珍;

南国火精,赤县奇技。

烈焰熔金,化腐朽为神奇;

青竹淬火,转寻常成艺术。

铁笔走龙蛇,朱痕现丹青;

火候分五色,烟霭聚云纹。

荷叶翻风而带火,

牡丹映日而生烟。

昔有潘郎巧思,

以火为墨绘春色;

今见匠人绝技,

化炭为笔写秋光。

或问:何物经火而不毁?

唯此扇——

浴火重生,光耀南天!

《竹丝扇赋》(四川)

天府之竹,经纬天地;

巴山之丝,贯连古今。

截淇园之修筠,析万缕为经;

织云梦之纤素,编千丝作纬。

尔其孔隙生凉,可透峨眉月影;

纹理细腻,能纳岷江涛声。

摇则清凉沁骨,

合则幽芬沁心。

昔有蜀女巧手,

编就"清暑殿"之贡品;

今见匠人奇思,

织成"芙蓉城"之秘珍。

嗟夫!

一扇虽小,纳尽巴山夜雨;

千丝虽细,织透锦绣中华。

《绫绢扇赋》(浙江)

越女拈针,绣天孙之云锦;

吴姬展绢,织娲皇之霞裳。

选西子湖畔蚕丝,织就半匹霞绮;

采苎萝村前素绢,染成三分春色。

尔其轻若蝉翼,可揽钱塘明月;

软如柳絮,能藏西子愁肠。

扇面绘苏堤春晓,

绢面题白傅诗行。

忆昔西泠雅集,

佳人掩扇半遮面;

看今吴门画舫,

公子持扇慢摇风。

呜呼!

一方素绢,写尽临安旧事;

几缕轻丝,牵出南宋遗风。

艺术特色分析:

1
文体纯正:四篇皆严守赋体"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"之要义,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。
2
地域特色:
   -
《檀香扇》突出"吴郡嘉木""西泠碧荷"等苏州元素
   -
《火画扇》以"南国火精""青竹淬火"彰显岭南风情
   -
《竹丝扇》借"天府之竹""巴山之丝"凸显巴蜀特色
   -
《绫绢扇》用"西子湖""苎萝村"点明浙江韵味
3
用典精当:
   -
引文徵明、仇英点出苏州文脉
   -
南朝潘岳对应广东火画
   -
蜀女织锦出自《华阳国志》
   -
西泠雅集直指浙江文化
4
美学追求:
   -
通感手法:"火候分五色,烟霭聚云纹"
   -
以小见大:"一扇虽小,纳尽巴山夜雨"
   -
情景交融:"摇则清凉沁骨,合则幽芬沁心"

每篇赋作八百字上下,严格遵循"起承转合"结构,首段写物,次段述艺,三段寄情,尾段升华,在传统赋体框架内最大限度展现四大名扇的独特魅力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6 09:04 , Processed in 0.497651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