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91|回复: 0

古词•敦煌莫高窟(三首)

[复制链接]

5383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619
发表于 2025-5-5 23:4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以下是以敦煌莫高窟为主题创作的三首古词,结合其历史背景、艺术特色与传说故事,选取不同词牌,融入敦煌元素与佛教文化意象,力求展现其千年沧桑与文明瑰丽:

---

### **一、《菩萨蛮·莫高窟飞天》**  
**(词牌:菩萨蛮)**  
鸣沙崖壁千龛列,彩幡璎珞飞天越。  
莲步踏云轻,琵琶弦上惊。  
丹青藏佛语,劫火焚难去。  
丝路月如霜,驼铃摇夜长。  

---

### **二、《八声甘州·莫高怀古》**  
**(词牌:八声甘州)**  
对三危霞照映流沙,孤窟峙千秋。  
叹乐尊初凿,神光乍现,佛国成丘。  
忍看藏经洞黯,遗卷散瀛洲。  
唯有飞天舞,犹诉绸缪。  
遥想盛唐气象,正驼铃贯耳,商贾如流。  
绘九层檐角,彩塑尽凝眸。  
怅而今、残垣犹泣,问丹青、何处觅金瓯?  
斜阳外,听风鸣壁,似说沉浮。  

---

### **三、《水龙吟·莫高窟壁画咏》**  
**(词牌:水龙吟)**  
昔年谁绘丹崖壁?万佛垂衣云际。  
鹿王衔草,伏羲持矩,霓裳飞袂。  
伎乐琵琶,迦陵频语,莲台烟细。  
叹劫灰屡覆,黄沙漫卷,繁华烬、空留记。  
忍忆藏经旧事,恨西风、捆珍如蚁。  
残龛剩彩,斑驳犹见,盛唐遗泪。  
丝路驼铃,敦煌遗韵,几人能继?  
剩鸣沙夜月,苍茫照影,映沧桑地。  

---

### **创作思路与注解**  
1. **主题融合**:  
   - **佛教艺术**:融入“飞天”“迦陵频伽(妙音鸟)”“伎乐琵琶”等壁画典型意象,呼应敦煌艺术的灵动与神圣。  
   - **历史叙事**:以乐尊开窟、藏经洞流失、丝路盛衰为脉络,展现时空交错的厚重感。  
   - **神话传说**:化用九色鹿救人的本生故事、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创世图景,增强文化纵深感。  

2. **词牌选择**:  
   - **《菩萨蛮》**:短促婉转,适于描绘飞天的轻盈曼妙与佛教艺术的空灵意境,暗合温庭筠“小山重叠金明灭”的绮丽风格。  
   - **《八声甘州》**:长调跌宕,铺陈莫高窟千年兴衰,契合柳永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”的苍凉咏叹,呼应敦煌的宏大历史叙事。  
   - **《水龙吟》**:气势雄浑,以“问丹青、何处觅金瓯”收束,抒发对文物散佚的愤懑与文明传承的叩问。  

3. **典故化用**:  
   - **“乐尊初凿”**:引用莫高窟开凿传说,僧人乐尊见三危山佛光而发愿建窟。  
   - **“藏经洞黯”**:指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,数万文物被英法日等国掠夺的痛史。  
   - **“鹿王衔草”**:源自莫高窟257窟《鹿王本生》壁画,喻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。  

4. **情感层次**:  
   从盛唐“驼铃贯耳”的辉煌,到“残垣犹泣”的沧桑,最终以“鸣沙夜月”的亘古宁静收尾,形成“兴—衰—思”的情感递进,暗合余秋雨所言“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”的哲思。  

(注:若需调整用韵或深化意象,可结合具体词牌格律细化。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5 08:35 , Processed in 0.181145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