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27|回复: 0

散文•四经术(4篇)

[复制链接]

5383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605
发表于 2025-4-20 15:2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4-20 16:24 编辑


《诗经术》散章
暮春时节,我在洙泗之畔遇见一群采诗官。他们背着青竹简,行走在麦浪翻涌的阡陌间,耳畔掠过"关关雎鸠"的清啼,衣袖沾满"蒹葭苍苍"的晨露。这些用素丝绳编缀的竹简里,藏着八百诸侯国的悲欢。

"采诗观风"是上古圣王的眼睛。周公在丰镐的明堂里翻阅竹简,发现"七月流火"里藏着农耕文明的密码,"采采芣苢"中摇曳着先民的生命律动。那些被青铜器铭文遗忘的民间絮语,在《国风》里化作永不褪色的星辰。

孔子曾说:"诗可以怨。"我见过卫地的戍卒在《击鼓》中泣血:"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";齐国的织妇在《氓》里叹息:"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"。这些浸透泪水的诗句,比青铜鼎彝更真实地记录着人性光芒。

在洛邑的杏坛,我看见七十二弟子吟哦"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"。夫子抚须而笑:"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。"此刻黄河落日正将金辉洒向竹简,那些被丝绳捆扎的句子,分明在风中舒展成永不凋零的春花。

---

《书经术》散章
青铜鼎彝在博物馆里沉默千年,却在我触摸到《尚书》竹简的刹那苏醒。那些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"曰若稽古",此刻化作黄河浪涛里的金声玉振。

在殷墟的甲骨窖穴,我看见商王武丁占卜的裂痕:"癸卯卜,今日雨?"三千年前的雨滴仍悬在甲骨裂纹里。而周公在《康诰》中写下的"克明德慎罚",却让青铜铭文的冷光化作温润的玉璧。

"协和万邦"四个字,在河图洛书的纹路里流转。我在丰镐遗址拾到半枚玉璋,上面残留着"禹敷土"的刻痕。当大禹划分九州的山川图在竹简上展开,我忽然懂得《洪范》九畴为何以"五行"开篇——那是先民丈量天地的骨骼。

洛阳老城的青砖下,埋着伏生护书的故事。秦火焚尽咸阳宫阙,九十老者将《尚书》藏于墙壁。当汉文帝派晁错前来求书时,那些从灰烬里重生的文字,分明带着焦土的气息与松烟墨香。

在曲阜孔庙的杏坛,我见《尧典》里的"克明俊德"化作春雨。夫子说:"疏通知远,《书》教也。"此刻六经阁的飞檐正挑起晨曦,那些被虫蛀的竹简,何尝不是华夏文明永不中断的基因链?

---

《礼经术》散章
曲阜孔林的柏影里,我遇见执礼官正在演习"士冠礼"。玄端服上的黻纹随动作流转,仿佛重现周代"冠者礼之始"的庄严。他手持《仪礼》竹简示范"三加"之礼,鹿皮弁上的玉珠碰撞声,恰似礼乐文明的余韵。

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衣箱上,二十八宿与《月令》图文相映。我忽然明白《礼运》所述"以阴阳为端"的真义——那些铸在青铜尊盘上的蟠螭纹,何尝不是"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"的具象?

洛阳南宫云台阁遗址,残存着汉明帝绘制的"礼器图谱"。当我在拓片上细辨"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穆也"的字迹,忽见晨雾中走来头戴通天冠的君王,十二章纹在衮服上流转生辉。

在平遥古城,我目睹晋商延续千年的"乡饮酒礼"。白发族长举起盛着汾酒的羽觞,青铜爵的回声与《乡党》篇的"揖让而升"重叠。此刻供桌上的太牢供品,分明是《小雅·楚茨》在现世的投影。

站在台北故宫的董作宾手稿前,我见甲骨文"礼"字如双手捧玉。夫子说:"不学礼,无以立。"此刻台北的落雨打湿了《礼记》扉页,那些记载"以嘉礼亲万民"的篆字,却在雨水中泛出温润的光。

---

《乐经术》散章
在曾侯乙墓的二十八宿漆箱旁,编钟的音梁仍在震颤。当"姑洗"正声奏响,我看见《大武》乐舞重现牧野战场:虎贲之士踏着"发扬蹈厉"的节奏,青铜铙片折射出武王伐纣的寒光。

洛阳南郊的灵台遗址,夯土台基上生长着车前草。我忽然懂得《春官》所述"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"——那些被战火焚毁的十二律管,此刻正化作晚风掠过伊阙的呜咽。

在敦煌藏经洞,我见到唐代《秦王破阵乐》残谱。褪色的桦皮卷上,工尺谱的墨迹与《宾贡传》的记载相互印证。当日本雅乐师复原的"破阵乐"在奈良东大寺奏响,八佾舞的遗韵竟与唐招提寺的钟声共鸣。

杭州西湖孤山,我见南宋画院摹本《韩熙载夜宴图》。羯鼓声里,绿腰舞姬的水袖拂过《乐记》竹简的投影。韩熙载醉眼朦胧中,是否看见《武德舞》的黄钟大吕正在南唐宫阙上空盘旋?

在台南孔庙的雅乐祭典上,孩童正用尺八吹奏《鹿鸣》。当"呦呦鹿鸣"的古调与太平洋的风相遇,我忽然明白朱熹为何说"乐教废,则人伦不明"。此刻安平古堡的浪涛声里,分明回荡着《韶》乐"尽善尽美"的余韵。

---

创作后记
四篇散文以"器物-典籍-空间-声响"为脉络,试图在历史现场捕捉四经的魂魄。《诗》取采诗官的竹简与黄河落日,《书》借青铜鼎彝与甲骨裂纹,《礼》用冠礼玉器与衣冠南渡,《乐》则通过编钟残响与古谱遗音展开叙事。每篇皆以具体物象切入,让沉睡的经籍在当代语境中复活。这种写法既延续赋体"体物写志"的传统,又突破文体限制,在时空折叠中构建经学的多维镜像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4 17:18 , Processed in 0.14331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