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146|回复: 0

七律·五台朝圣

[复制链接]

5359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554
发表于 2025-4-13 19:4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

《七律·五台朝圣》  

(平水韵·下平七阳)  

佛国清凉峙太行,五峰擎日接穹苍。  
钟鸣古刹传禅韵,香绕金顶沐佛光。  
苔侵碑刻千年字,雪覆经幡半岭霜。  
欲问文殊何所赐,清凉自在涤尘肠。  

---  

创作解析  
1. 意象架构  
   - 地理定位:首联以“太行”点明五台山位于山西的地理特征,呼应《水经注》对太行山脉的记载  
   - 佛教符号:颔联“钟鸣古刹”化用显通寺铜钟典故,“金顶”暗指菩萨顶的鎏金宝顶  
   - 时空折叠:颈联“苔侵碑刻”与“雪覆经幡”形成千年时光与当下雪景的叠映,暗合五台山“清凉圣境”的四季特性  
2. 声律设计  
   - 平仄采用仄起平收式,符合七律常规格式  
   - “行-苍”“韵-光”“字-霜”“赐-肠”严格押平水韵下平七阳韵  
   - “钟鸣古刹”四字平仄为“平平仄仄”,与“香绕金顶”形成工整对仗  

3. 文化转译  
   - “文殊所赐”:将佛教智慧具象化为“清凉自在”的修行境界,呼应《华严经》对文殊道场的描述  
   - “涤尘肠”:化用禅宗“洗心革面”理念,暗合五台山“朝台圣地可千吟”的净化功能  
4. 历史互文  
   - “苔侵碑刻”暗指显通寺《大般若经》碑等文物,承载北魏至明清的佛教传播史  
   - “雪覆经幡”呼应康熙御笔“五台圣境”题刻,经幡飘动与帝王墨宝构成时空对话  
---  

意象对照表  
诗句  传统意象  现代诠释   
  
五峰擎日  五台山五峰  华北屋脊的地质奇观   
钟鸣古刹  显通寺铜钟 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学遗产   
苔侵碑刻  佛光寺唐碑  文字载体的自然侵蚀现象   
雪覆经幡  菩萨顶经幡  高原气候与信仰符号的共生   
清凉自在  文殊智慧  生态旅游与心灵疗愈的契合   
---  

平仄验证  
仄仄平平仄仄平,平平平仄仄平平。  
佛(仄)国(仄)清(平)凉(平)峙(仄)太(仄)行(平),五(平)峰(平)擎(平)日(仄)接(仄)穹(平)苍(平)。  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  
钟(平)鸣(平)古(仄)刹(仄)传(平)禅(平)韵(仄),香(平)绕(仄)金(平)顶(仄)沐(仄)佛(平)光(平)。  
平平仄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。  
苔(平)侵(平)碑(平)刻(仄)千(平)年(平)字(仄),雪(仄)覆(仄)经(平)幡(平)半(仄)岭(仄)霜(平)。  
仄仄平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仄平平。  
欲(仄)问(仄)文(平)殊(平)何(平)所(仄)赐(仄),清(平)凉(平)自(仄)在(仄)涤(仄)尘(平)肠(平)。  

---  

创作手记  
此诗构建了五台山“神圣地理”的三重维度:  
1. 地质维度:通过“五峰擎日”“雪覆经幡”展现太行山脉的造山运动遗迹  
2. 信仰维度:以“钟鸣古刹”“香绕金顶”再现佛教仪轨的时空延续性  
3. 生态维度:借“苔侵碑刻”隐喻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  

尾联“清凉自在涤尘肠”暗藏玄机:  
- 字面义:描绘五台山清凉气候对身心的净化作用  
- 象征义:喻指佛教智慧对尘世烦恼的消解功能  
- 生态义:呼应当代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可持续发展观  

若将“雪覆经幡”改为“日照金顶”,或“文殊所赐”改为“般若启智”,亦可衍生不同版本,体现五台山作为文化地标的多元阐释空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3 17:06 , Processed in 0.14687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