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诗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论坛 诗词
查看: 264|回复: 0

〔黄钟·红衲袄〕谷雨焙茶

[复制链接]

5310

主题

1万

帖子

2万

积分

首席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27493
发表于 2025-3-31 11:39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玉影山人 于 2025-3-31 21:22 编辑

遵循〔黄钟·红衲袄〕曲牌格律的茶事散曲,融合元人徐再思《红锦袍》的典故意象与当代渝州散曲社创作经验,并参照《九宫正始》声情特征:

---

〔黄钟·红衲袄〕谷雨焙茶  

种春茶云岭间△,撷嫩芽晨露鲜△,焙新叶柴火煎△。  
竹匾摇翠烟,玉手捻金丸△。  
焙工说阴阳火候,茶经载陆羽遗篇,效卢仝七碗通仙△。  

---

创作解析:  
1. 声律把控  
   - 首句"种春茶云岭间"(仄平平平仄平)严格遵循"×平×、平×平"定式,效法徐再思"钓桐江江上雪"的平仄架构。次句"撷嫩芽晨露鲜"(仄仄平仄仄平)对应"仄×平、×厶平"规范,"鲜"字押先天韵,暗合渝州散曲社"青旗沽酒"的仄声收束技法。  
   - 末句"效卢仝七碗通仙"(仄平平仄仄平仄)采用"平去上"收尾,模拟彭云作品中"浪湖边情愫绵"的橄榄腔声情,在"通"字阴平声处着力,"仙"字阳平作顿挫。

2. 意象经营  
   - "竹匾摇翠烟"化用范成大《焙茶》"松风桧雨到来初,急引铜瓶离竹炉"的制茶场景,与周霞"银球陪皓月"形成劳作诗意的古今对话。  
   - "玉手捻金丸"融合蔡襄《茶录》"黄金碾畔玉尘飞"的宋式茶艺与张文莉"格拉条芝麻酱"的感官描写,较之杨振兴"白黄紫色优"更富动态美感。

3. 用典技巧  
   - "陆羽遗篇"暗嵌《茶经》"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"的茶史脉络,较无名氏"五柳庄幽静煞"更显文化纵深感。  
   - "卢仝七碗"化裁《七碗茶歌》"喉吻润、破孤闷"的品茗境界,呼应郑永钤"对花何故关情"的文人雅趣,较徐泮珍"无人机巡青埂"更具典籍厚度。

4. 结构布局  
   - 前段构建"种-撷-焙"的线性茶事,延续向玲"秋收季里碌忙"的蒙太奇叙事,通过"云岭-晨露-柴火"三组意象完成空间转换。  
   - 后段"焙工说-茶经载-效卢仝"形成"技艺-典籍-境界"的三重升华,效法徐再思"想著七里渔滩"的递进式抒情结构,较闫云霞"泪汪汪的谁做假"更显雅正蕴藉。  

此作可通过调整"谷雨焙茶"为"霜降采菊"转换秋日主题,或改"柴火煎"为"智能控温"融入现代工艺,展现曲牌创作的延展性。自注部分可引《乐府指迷》"用事不可太露"原则,说明典故暗嵌技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中华诗赋论坛 ( 粤ICP备140425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22 19:08 , Processed in 0.140265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